首 页 | 研究新作 | 最新动态 | 学术交流 | 研究成果 | 学界视野 | 考古发现 | 非遗中心 | 研究资料 | 研究院简介 | 在线留言
  网站导航
通知公告
非遗中心
文章首发
中心动态
学术交流
研究成果
学界视野
考古发现
研究资料
在线视频
  搜  索
关键字:
搜索帮助
 
 
  研究新作
您的位置 : 首 页 >> 研究新作 >> 正文
 
三国文化与荆州的全新解读(七)

作者:陈礼荣

云诡波谲的江心洲紧急撤兵
    三国时期的荆州城南侧,濒临长江这一地貌特征,在史书《三国志》中即屡有记载:如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鲁肃即对孙权说:“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江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痪也。”(见《三国志。吴书。鲁肃传》)。
     同年,东吴大将甘宁也曾对孙权说:“南荆之地,山陵形便,江川流通,诚是国之西势也。”(见《三国志。吴书。甘宁传》)
     其具体的地貌特征,也就是如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所说的那样:当时,因长江尚未最终落槽,只是呈漫流状由枝江进入荆州境内,分为南江、北江流过荆州城南垣,而其主泓北江从枚回洲进入城西,流过城南后,再折向东北方向的郢城,随后绕一个大弯,在江津口(今荆州市沙市区)与南江会合。直至时间过了150年之后,南北朝初期有个叫盛宏之的南朝学者写过一部《荆州记》,也在坚持说由枝江到荆州的江心洲居然有近百个之多!可见,当长江流过荆州时,那南、北两江之间的江心洲,便是从西、南、东三面环护荆州城的重要屏障。
     江心洲以洪水从长江上游冲涮下来的泥沙淤积而成,它土质松散,易于移动,夏天洪潦暴涨,沙洲四周被水分割为离城孤岛;冬天水位回落,洲上细流蜿曲,从作战的角度上,它绝对是任何一方部队采取军事行动的一大障碍。
     当夏侯尚与朱然的荆州攻防战打得正热火朝天之际,荆州城南侧的江心洲同时也成为双方争夺的战场。先是东吴派老将军孙盛 “入据江中渚”,以万余人建立“屯坞”,驻军防守。夏侯尚作为诸军统帅,亲自派大将张郃率主力从北江横渡,经过一场激战,张郃最终将孙盛部击破,进而占领了江心洲。
     吴主孙权派来增援的诸葛瑾一进入战区,也赶紧派兵从南江抢渡,登陆江心洲。他见夏侯尚的曹魏大军既是得占先机,占领了屯坞,就只好固守外围的防线,并派兵船在游弋,以待时机。《三国志·夏侯尚传》对此曾有简略记载:“黄初三年,车驾幸宛,使尚率诸军与曹真共围江陵。权将诸葛瑾与尚军对江,瑾渡入江中渚,而分水军于江中。尚夜多持油船,将步骑万馀人,於下流潜渡,攻瑾诸军,夹江烧其舟船,水陆并攻,破之。” 曹魏军在夏侯尚的指挥下,先从下流潜渡,由陆路在江心洲上攻击诸葛瑾,以达到牵制东吴陆军的效果,然后魏军再运用火燃油船的战法,烧毁了东吴兵船,不久便有效地遏制住了这支增援部队。
     对于这一场水陆大战,《三国志·诸葛瑾传》的后注引述《吴录》,也有相应记载:“曹真、夏侯尚等围朱然于江陵,又分据中州,瑾以大兵为之救援。瑾性弘缓,推道理、任计划,无应卒倚伏之术,兵久不解,权以此望之,及春水生,潘璋等作水城于上流,瑾今攻浮桥,真等退走,虽无大勋,亦以全师保境为功。”
看来,吴主孙权可不是一个普通人物,作为一国之主,他知道诸葛瑾是个“性弘缓,推道理,任计划”,凡事都力求周全的稳重之人。更何况,此时他身居大将之重任,“全师保境”是其首要职责。
     孙权在南方生活多年,熟知长江的脾气:他深知一旦长江洪峰的介入,必定会给贸然入驻江心洲的曹魏大军带来灭顶之灾。于是,尽管诸葛瑾率大军紧急赴援而荆州却“兵久不解”,但孙权并不特别焦急,而是以不变而应万变。因为,他等的就是“春水生”——让长江的“桃花汛”来介入这场荆州攻防战!
     这个位于荆州城南侧的江心洲,能够成为两军厮杀的主要战场,可见其地域真是有足够的大。结合当时的地理环境予以考察,它应当包括今天荆州市的整个城南开发区及沙市区靠近长江的一部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那场荆州攻防战中,它的归属具有相当重要军事意义——对曹魏而言,占领这里可以阻断对江吴军的救援;对东吴而言,如果能重新夺回,就可以随时进击荆州城下。这也就是说,谁占据了江心洲,谁便把握了支配整个战局的主动权。
     几个月的拉锯战,一直打到翌年的三月。此前,夏侯尚见两军对峙在江心洲上,谁也一时吃不掉谁,而这时正值长江处于浅水期,于是打算建立一道由岸上跨越北江,抵达江心洲的浮桥,使之作为水上通道,跟江北大营相连,进而陆续调军进入江心洲,以水陆两路夹攻荆州城。
      谁知这时孙权已经调整了作战部署,准备发动战役反攻。对此,《三国志·潘璋传》中曾有简略记载:“魏将夏侯尚等围南郡,分前部三万人作浮桥。(潘璋)渡百里洲上。” 孙权派平北将军潘璋在荆州上流百里洲处做好埋伏,打算只待大水一下来,便顺流直下,直毁曹魏军的浮桥。
     不料魏文帝曹丕驾前的老臣、官拜大鸿胪董昭这时已经看出了曹魏军的潜在危险,他急得饮食俱废,紧急上书给曹丕,言辞犀利地批评了夏侯尚的军事方略。董昭说:“平地无险,犹尚艰难,就当深入,还道宜利,兵有进退,不可如意。今屯渚中,至深也;浮桥而济,至危也;一道而行,至狭也。三者,兵家所忌,而今行之,贼频攻桥,误有漏失,渚中精锐非魏之有,将转化为吴矣。”这话的意思是说,如今我军进入长江中的沙洲之上,完全只是依靠浮桥来维持敌前交通,此举即犯了兵家大忌。一旦大水突至,敌方来攻,后果将不堪设想!
     曹丕看了董昭的上书,一想此言不谬,顿时吓出一身冷汗。于是立即下诏,命夏侯尚迅速撤出江心洲。然而,正在夏侯尚部署退军之际,长江水位即开始暴涨,浮桥岌岌可危,官兵争先恐后地挤成一团,迅速过桥向北撤去。
     这时,真是一仗胜负系于一念之间。史书上说:“吴将潘璋已作荻筏,欲以烧浮桥,会尚退而止。”东吴平北将军潘璋已经用芦苇扎成排筏,准备从上游引火烧毁魏军浮桥,于是赶紧派船舰从东西两面从百里洲杀出,准备夹击魏军。因见对方已全部撤军渡完,烧桥之计难以付诸实施,这才停止了行动。
魏军撤出时,正逢传染病开始在军中流行,曹丕见仗是再也打不下去了,不得不下令停止所有南征行动,班师北返中原。此战尽管未能获胜,但为了勉励夏侯尚,曹丕还是加封给他六百户的采邑,并极力嘉许董昭的深谋远虑。
     纵览历史,不难发现像这样一场历时六个月的荆州攻防战,似乎惟此为甚,绝无仅有。由此,正是东吴大将朱然凭藉关羽所筑的城池,为这座古城挣得了“铁打的荆州”之千古美誉。
     从此,朱然的威名,声震敌国,战后孙权当即晋封他为当阳侯。朱然去世时,还特地为他“素服举哀”。
     引人注目的是,自这一仗之后,历经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等,直至民国,千百年间,荆州城下虽然是各路人马来来往往,争战不息,但再也没有发生过如此惨烈、如此残酷、如此血腥的生死鏖战了——一场铁与血严峻考验的大战,将荆州城的军事历史,永远定格在了“攻不破的要塞”的千秋美名之上。
 

日期:2013-04-08 阅读:
 
微信公众号:cwhyjy

版权所有:湖北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荆楚文化研究中心 

地址:湖北省荆州市南环路1号 邮政编码:434023 电话:0716-8060928 EMAIL:cwhyjy@163.com

您是本站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