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文化专家话中秋:中秋节的形成与荆楚文化关系密切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海冰 见习记者 张歆
    中秋节和楚地有啥关联?中秋节啥时候起开始吃月饼?中秋将至,楚文化专家接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采访时称,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形成,与荆楚文化关系密切。
   长江大学楚文化研究院孟修祥教授,深入研究过中秋节俗与荆楚地域文化的关系。他介绍,根据《新唐书·太宗纪》“八月十五中秋节”的记载,唐朝初年已有中秋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起源于远古月亮崇拜,在其形成过程中,与楚人重视仲秋之节有关,可追溯到战国时代楚人迎四仲之节气的盛大庆典。后人逐渐充实有关月亮的神话和传说,增加中秋节从祭拜月亮祈祷农业丰收,到求子嗣,吃月饼以庆贺家人圆聚等习俗。
    苏东坡有诗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一般认为,月饼在宋代已经出现。到了明代,已有明确记载,称“八月馈月饼”。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荆州民俗文化》称,旧时,监利百姓拜月后,全家分食月饼,如有人外出,必须切下一块留着,表示团圆。
  荆楚一带在八月十五除吃月饼,还有饮桂花酒习俗。事实上,饮桂花酒习俗在荆楚地区源远流长。屈原《九歌》中,就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酒兮椒浆”的诗句。
   荆楚俗谚有“中秋中秋,送子摸秋”之说。选择中秋节月圆之夜“摸秋”,除了“瓜”的多子之意,重要的是在祭月、赏月之后,希望得到恩赐。
   现代社会,很多节俗面临着传承危机。“传统节俗有一个发展变迁的必然规律,变化本身是节日重要的发展力量。”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民俗学会理事孙正国教授表示,虽然一些民俗日渐式微,但中秋节所蕴含的亲情浓郁、亲近自然、亲友同乐的人生价值,为节日传承开创了重视伦理、天人和谐的中华品格,是当代中国社会特别需要的文化精神。而月饼美食和团圆赏月的两大习俗,对年轻人吸引力大,有着广阔的推广开发前景。
  民俗专家袁望来认为,民俗文化的价值应该融入到体验之中,应多创造条件,引导青少年体验文化本身、感知文化价值。